当前位置:句子库好词好句内容页

现代诗课件

2023-05-04 09:47:46好词好句访问手机版

现代诗课件

1、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4、指名学生说说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5、师:再想想,为什么说是绿色的呢?

6、朗读全诗,注意停顿。(出示课件)

7、“从来不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为什么作者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呢?

9、配乐,一二节男女生分读,然后齐读。

10、A.议一议: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1、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1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13、◆ABB式:滴溜溜 白茫茫 香喷喷 金灿灿 亮晶晶

14、问:课本有什么用?生:教我们知识,陶冶情操

15、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16、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17、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8、听音频朗读,读准节奏和停顿,注意诗中描绘的景物。

19、师: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很多小动物很快乐。

20、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

21、诗中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风、落叶、云)

22、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自己对泰戈尔的了解,教师介绍作者。

23、交流一下。生说:我仿佛看到野花感觉很快乐。出示诗句。

24、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26、学生说说自己对作者的了解,出示课件教师加以补充、整理。

27、我们长江路小学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下面我们来学习生字。

28、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29、生: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春天的,春天是绿色的,所以说是绿色的。

30、从洋溢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每个人都非常的快乐。

31、出示锦jin。读,正音,出示棉和绵比较形声字的区别和特点,教师讲解。

32、D.诵一诵:指导学生多读几遍,熟读成诵。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师进行点评。

33、可以就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写一篇评析鉴赏笔记,挑选有见地的班上交流。

34、你觉得诗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注意限制、修饰性的词语。)

35、学生大声读课文。师要求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要注音前鼻音,要放开声音,大声读,自己读。

36、生读完后,师说:不但要用嘴巴读,而且要用心去读,去品味,去想像。同学们再读一读。生再读2-5部分。

37、生:这是美的课本,大自然的课本是五彩缤纷的。生答,说不出具体意思,师总结:你觉得很丰富,是吗?

38、预设: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即选取自然事物组织画面,表达感情。这是仿写时可以借鉴的思路。

3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注意体会一些限制、修饰性词语的作用,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做到边品边读。)

40、纸船可以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可以象征诗人的纯洁之心,符合当时海上的情境,纸船带着童稚气,适合儿女表达思念母亲之情。)

41、提示:《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语速较慢,体会斜阳映江的美妙意境。《花牛歌》用欢快的语调读,语速稍快,读出花牛的调皮、悠闲。

42、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43、请同学们读一读2-5部分,边读边想想,自己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同时板书:看听感受)品读的要求明白了吗?好,开始读吧!

44、过渡:同学们,倦鸟归巢,斜阳映江,美不美?花牛酣眠,草丛漫步,美不美?这些都是美的,都是大自然描绘的最美妙的画页。它们究竟美在哪儿呢?下节课上我们再通过深入探究继续赏析。

现代诗课件(二)

1、乐曲:《人间四月天》主题曲

2、多种形式的诵读、小组互动式

3、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说:

4、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句。

5、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6、师指黑板课题,指名两个学生读课题。

7、教学难点:《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

8、听读要求:注意体味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9、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秋晚的江上》。

10、默读诗歌,评点,小组讨论交流:出示课件

11、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3、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风景?(雨后的平原)

14、C.写一写:这首诗写得非常优美,你们能仿写一段吗?

15、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16、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17、师:是啊,我们要勇往直前,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8、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几句,我站得高看得远,你还体会到什么?

19、E.写一写:这首诗歌生动优美,节奏和谐,你们能仿照再写一首吗?

20、作者为什么选纸船作为抒情的凭借,而不选择千纸鹤、月亮、星星呢?

21、师:一年四季,大自然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所以说是绿色的大自然。

22、生读最后一节和第一节,读完问:现在读和开始读一样吗?生说不一样。

23、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4、先从“三美”入手体会形式上的美,再把握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25、《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26、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

27、哪个词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画面?(敞开)读好这个词,指名两个学生读,齐读。

28、可以召开现代诗歌朗诵会或现代诗歌赏析会,材料来源于课本、读本或其他诗集等。

29、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生答,:因为大自然是更广阔的课本,那是一本百科全书。

30、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31、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具体分析一下。

32、从来是一直都这样,从不破例。“从来不肯”了体现诗人对母亲的深情由来已久,不是一时的冲动。)

3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母亲思念的?出示品读诗歌的课件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34、《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35、预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妆”的本义——“化妆,妆扮”,然后找出“妆”的本体和客体,进而体会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36、你有没有去过田野?那里还有什么?生答:白花花的棉花。另一生答:不管是什么,都是金光闪闪的。师:为她鼓掌!生鼓掌。

37、出示云锦请学生解释意思。师说:课文中说天空出现云锦这云锦指的是什么?生答。你觉得这云锦怎么样?太美了。指名读这个词,再齐读一遍。

38、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39、我们一定要跟着诗人走进大自然去品读,去体会。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想,眼前仿佛展现什么样的画面。(生读了20秒)师请生说画面。生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40、师: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41、预设:倦鸟驮斜阳,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诗歌的意蕴是丰富的,不能仅通过表面文字去理解。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想象,把自己置身于那种场景,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42、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诗人、文学史家。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43、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理解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开头,“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44、小结:本文是一篇自读课,讲解时不会像精读课文那样面面俱到,但对字词的理解、对课文的解读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上,我们简单了解了关于作者的知识,学习了会认的字,把握了它们的写法。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整体上了把握了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现代诗课件(三)

1、我们来读一读,生齐读。

2、出示课外阅读篇目,指名朗读。

3、尝试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4、我仿佛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粒。

5、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疑难。

6、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7、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8、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9、启发谈话,导入新课《纸船—寄母亲》。

10、在朗读中这个词应如何处理才能表现情感?

11、接着问:从两个去吧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12、录音等音频资料、课件、作者相关背景材料。

13、引导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读出正确的节奏。

14、生: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

15、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花牛歌》,圈画不懂的地方。

16、理解作者作别母校的感情在诗中字里行间的体现。

17、问:在这本书里,课本指的就是什么?答:大自然

18、生读,师说还不够,请另一生再读一遍。全班齐读。

19、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0、生:只有攀登才能看到无限的风光。生:还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

21、出示课件读《纸船》加深体验。 (深情、柔和、低沉,表现出爱与思念)

22、生读完,师评价:姿势端正,说明在用心读书。问: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23、出示冰心给泰戈尔信件的课件:有冰心奶奶给泰戈尔的书信引出课题泰戈尔的诗歌

24、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母爱的诗歌、母爱的歌曲、母爱的名言等和大家分享。出示课件

25、各组代表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汇报,教师适时提出巡视中发现的疑难点,提出讨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26、生答自己仿佛看到大自然在呼唤我们,师说:是啊,大自然在召唤我们,你能读出这种召唤吗?生读这句话。

27、明确:《秋晚的江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8、D.品一品:“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颜色的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

29、思考:“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希望什么,梦想什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30、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大自然怎么叫课本呢?课本里有些什么呢?为什么叫绿色的课本呢?怎么样打开绿色的课本?

31、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32、改为五言律诗:倦鸟驮斜阳,归途天苍苍。哪堪迎风苦,抖翅晖满江。蒹葭千层浪,向晚秋意凉。适才寒霜色,忽而倚红妆。

33、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

34、生说:从绿水说前进吧这句我体会到海纳百川的含义。师点评:他的语调虽然平淡,但说的很有道理,请你读一读这句话。生读此句。

35、你们把老师也给感染了,同学们,还有一段话,这段话(出示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请一个同学读。读完,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36、师: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通过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品析,欣赏了两幅美妙的自然图画。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领略一番。

37、示例:夕阳中的幽径,/飘飞的秋叶,/即使是无力了,/还迎着寒风舞蹈。/双手一张,/把夕晖铺满小路;/金黄的大地,/也收获万物的永恒了。

38、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时要善于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

39、冰心的《繁星?春水》以一个充满爱心、充满童趣、充满和谐的文学世界,让以其为代表的小诗体广为流行,使许多的读者爱不释手。出示课件鼓励阅读。

40、过渡:同学们,如果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自然,也能像两位作者那样写出那么动人的诗篇。欣赏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们能从中欣赏到怎样的美。

41、本教案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通过品味欣赏,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该教案设计体现了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的思想。

42、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株红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边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扑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梦,/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43、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44、预设:引导学生明白仿写的要领。仿写时,应先观察原文的内容和格式,再围绕主题,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写出新的描写点。这首诗先写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随后写了在做的同时,花牛本身或自然环境的状态。可使学生想一想,花牛还会做些什么,结果又怎样呢?

现代诗课件(四)

1、自由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2、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4、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

5、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6、个小节在表达思念之情上有何不同?

7、生:森林是绿色的,这写的是森林。

8、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9、水汪汪 黑压压 沉甸甸 红彤彤 火辣辣

10、出示课件用借物抒情地方法,说一段话。

11、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13、你认为哪句最能体现诗人要表现的情感?出示课件

14、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15、泰戈尔的《纸船》与冰心奶奶的《纸船》有哪些异同?

16、问:你知道有哪些课本?生:语文书,英语书、科学书。

17、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8、B.品一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F.诵一诵:多读几遍诗歌,熟读成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20、会认的字:归巢(cháo) 芦苇(wěi) 剪秋罗(luó) 眠(mián) 霸(bà)占(zhàn)

21、学生可就本课书中自己喜欢的一位诗人进行研究,建议切入点小。

2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23、首先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相机指导,然后教师范读,最后学生齐读。

24、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25、学生自愿结组,对徐志摩的诗歌和闻一多的诗歌进行比较,看两者的异和同。

26、生答:五彩的天空,绚丽的天空,一望无边的天空绿油油的大地,金灿灿的大地

27、以闻一多对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主张过渡,引入对《死水》的学习。

28、出示填空:我看到()的天空我看到()的大地我看到()的早晨我看到了()的黄昏

29、诗人用小纸船来寄托自己的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学生自己举例感受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30、师:你想到了什么?另一生答:我仿佛看到了葡萄,师说:什么样的葡萄?紫莹莹的葡萄。

31、如果你也有一只载梦的纸船,你会放进怎样的梦?不妨试着做一首小诗,把你的梦想写出来。

32、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课文用什么一个形象来表作者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33、讨论小结并板书:“思念之深——执著诚挚——强烈” 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领悟诗情)

34、花牛歌》巧妙、生动地展现了草地里花牛行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35、自读诗歌,诗歌描绘了几幅图画,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图画的内容。 出示课件(叠纸船、放纸船、梦纸船)。

36、放映有关康桥的录像或幻灯片,教师或学生(事先布置给学生检索有关资料)结合画面解说徐志摩与康桥的关系及相关背景。

37、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

38、预设:体会诗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诗歌主要讲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诗人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39、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40、诗人在水边放船,眼睛应该注视水里,为什么会“仰望天空”? 出示课件 “我”在纸船上运载了些什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出示课件 (3)描绘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时间、地点、人物、氛围)

41、出示诗句,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绚丽的色彩。生答自己仿佛看到青松,师想到〈〈青松〉〉带学生背诵。齐读诗句。师总结:同学们,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诗歌的魅力。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景。

42、改为现代文:傍晚时分,在外玩耍了一天的鸟儿要回家了。它们疲倦地飞着,斜阳就好像被它们驮在背上。鸟儿们翻动双翅,好像把斜阳抖落在江面上。江岸边白色的芦苇,在一瞬间也被斜阳染成了红色的。

43、伴着这熟悉的乐曲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他曾经悄悄地来了,又轻悄悄地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作《再别康桥》。今天,就让这乐声伴随我们,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