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句子库好词好句内容页

怀古诗课件 古诗课件

2023-05-04 09:39:04好词好句访问手机版

怀古诗课件

1、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2、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3、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4、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5、听有关于古诗的歌曲进教室。

6、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7、最快的到前面展示,并排好。

8、生再听: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9、生:有《咏鹅》和《江雪》。

10、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

11、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的呢?

12、随机板书:认真专心天真可爱

13、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14、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15、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16、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17、重难点: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

18、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19、全体完整演唱强调高潮处,MP—Mf—mp

20、形式:合唱、表演、吹奏、朗诵……

21、生:分别演唱《咏鹅》和《江雪》。

22、路人借问遥招手, 诗 不解 藏 踪迹

23、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24、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25、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6、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7、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8、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29、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30、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上课质疑。

31、生:第二段或“枫桥的钟声”……是高潮。

32、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带来什么?

33、交流课前搜集的苏轼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34、初步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的诗人王安石。

35、师:你能说一说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吗?

3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37、小组交流苏轼和陆游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38、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

39、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

40、出示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

41、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42、师生问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懂得礼貌待人。

43、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44、师:刚才听了这首歌曲之后你发现这首歌曲的特点吗?

45、师:像是妈妈牵着自己的孩子,紧紧挨在一起时的样子。

46、师:谁能来介绍一下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47、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48、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49、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50、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51、注:来日,出发前来时。绮窗,雕着花纹的窗户。著花,开花。

5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53、师:同样的念白,你还能用其它的节奏念出来吗?(师举例说明)

54、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

55、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56、师:听一听旋律,找一找歌词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听一听找到了吗/

57、⑴ 默读古诗,划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并说说句意。

58、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59、④、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前倚音呢?(因为要体现母子情)

60、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61、师:心细的同学一定在开场曲中发现了很多的诗歌?能说说都有哪些诗歌吗?

62、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63、老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64、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同进步。

65、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66、师:那么老师就选用一首《读唐诗》的片段来做演唱会的开场曲(播放《读唐诗》)。

67、在欢快、节奏感很强的歌曲中走进教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来上课。

68、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9、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0、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1、生答: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独、异。)释:独,异客。这句话是说 。(句意让学生说。)

72、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73、在第三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处理成声断气连的唱法。让学生演唱曲谱,可以是简谱或者是固定调唱法。

74、师:“大家对这首古诗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将它吟诵。”再次深情地朗诵《游子吟》。

75、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76、通过学习能够感染学生学会陶醉,为其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的绝妙搭配而陶醉。

77、“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意思?”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含义。

78、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79、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童趣诗”,诗人通过学钓鱼和偷采白莲这两件小事,为我们描绘了两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80、要点:(1)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在表演中通过什么来表现的?(2)为什么这么远招手?招手是什么含义?

81、这两首古诗或绘画或悟理意境深远,是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诗篇,课后我们通过背诵来更好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82、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83、③、师:让我们把所有的前倚音都找出来吧。(学生用圆圈圈出所有前倚音)我们把它们唱一唱,唱时要注意,两个音应该紧紧相连。

8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85、①、师:在这首歌的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我们之前很少见到的音符呢?(引出前倚音) ②、师:前倚音像什么?它应该怎么唱?(教师示范)

86、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87、不同之处:在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思念兄弟登高来写思念亲人之情;《杂诗》写问朋友寒梅开花没有表达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

88、意图:由于这首诗的词句比较易懂,教师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学生间相互交流,体会古诗的意思。]

89、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决疑问。[意图: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很直观地弄明白。]

90、师:看到同学们的情绪这么高涨,老师突发其想,想借助这小小的教室作为我们的舞台,来开一个“古诗朗诵音乐会”,也就是把古诗新唱,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

91、尾声的延长符号再次提醒同学们要很好地利用循环呼吸法在美妙的歌声中想动情地舞蹈,我们教室面积有限,那我们就利用上肢运动来做指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体现)

92、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93、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协商合作,谈各自的感受,如:可以每人讲一句,也可以一人讲,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要适时加入学生的学习研讨,巡视指导,对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94、师:上课一开始,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找到谜底。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请听好(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

9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96、⑹ 过渡:(填空:因为诗人 ,所以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 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会想到(谁干什么)。)

97、⑷ 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98、师:你看到歌词的时候,同学们能联想到许多唐诗,那么歌曲究竟藏了多少唐诗?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知道的唐诗最多,分成四组,每组一个题板,请你用连线连一连,连接最快的就为优胜小组。

99、唐代有一位诗人胡令能,年轻时当过修理铁木器的工匠。他爱写诗,写诗出名后,远近的人还叫他“胡钉铰”。有一天,他来到乡村迷了路,四下张望,终于发现了一个小孩。他想向小孩打听路怎么走,可是小孩在干什么呢?

100、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怀古诗课件(二)

1、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

3、师:这个词是“梅花”。

4、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

5、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认真 专心 天真 纯朴

7、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8、生:回答(许多古诗……)

9、生:愿意!(讨论、思考)

10、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11、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12、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

13、师: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14、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15、“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16、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17、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18、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19、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20、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1、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22、生:带动作、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3、⑶ 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24、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2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6、板书课题,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27、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28、师生评价,评选出最佳念白设计小组。

29、师:谁来做演唱会第一个登场的歌手?

30、⑵ 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1、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32、师:好,接下来谁来,大胆地尝试一下。

33、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4、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35、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6、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

37、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38、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39、分别讲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

40、听唱法教学,生反复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41、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42、师:我们一起来一次,要表现出你丰富的情感。

43、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44、自由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45、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46、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47、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48、指名多人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通过评价激励与引导学生。

49、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

50、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51、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52、欢呼音乐课的开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拉开音乐课的帷幕。

53、配乐朗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

54、小组表演。第一组教师采访。第二组开始让学生采访和评价。

55、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56、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57、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58、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59、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60、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61、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6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63、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6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65、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

66、情意目标:根据诗句想象两个小孩的可爱形象,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

67、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68、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望天门山》,谁来背诵一下?先个人背诵,再集体背诵。

69、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70、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71、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7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73、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7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75、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76、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77、认知目标:理解“遥”“应”“解”“一道”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78、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根据对妈妈的感情,还有什么更加好呃舞蹈动作能够融入歌曲之中,让学生自由发挥。

79、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并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

80、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81、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样爱你?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82、师:好的,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

83、意图: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给学生一个展示背诵搜集到的古诗的机会,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84、刚才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边听老师诵读这首诗,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85、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86、师:对!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它们远近高低,响应的构成一副赏新悦目的画卷,所以我们说唐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87、交流,估计学生可能想象到庐山雄伟的景象,比如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想象。

88、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89、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歌曲音符跳动稍大,节奏稍难,歌曲较难掌握。如果给学生再多的时间聆听和学唱,掌握就相对简单些。

90、在第二部分的教唱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音准问题(低声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谱),也要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对抗的效果。

91、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欣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

92、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93、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94、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游子吟》这首歌,并且还为它编上了舞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能够为自己的母亲献上这个节目,表达一下你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95、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96、古诗是高度的浓缩了的文学作品,简洁明快的几十字,有的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有的就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的就像《小儿垂钓》这样,是一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剧。你们想演一演吗?

97、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春晓》。要求学生能积极组织并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

98、师: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以为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课本22页的图片(,清同学们告诉老师,在这幅图片上描绘了什么?

99、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师引发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100、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

怀古诗课件(三)

1、再听歌曲,用哼鸣跟唱。

2、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3、教师范读 自由读 指名读。

4、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5、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6、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

7、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

8、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

9、教师配乐诵读,学生想象。

10、朗诵自己查找的课外古诗。

11、认识前倚音,并学会演唱。

12、歌曲处理与演唱课件与2相同

13、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14、出示菊花盛开与衰败图解诗句2

15、“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16、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17、关键:理解诗句,有感情的朗读

18、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19、搜集其它“童趣诗”读读背背。

20、猜诗人。出示《池上》,师范读。

21、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2、说对诗句内容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23、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24、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

25、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

26、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7、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8、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

29、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30、感受诗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31、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2、⑵ 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33、师:问你知道唐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4、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诵给大家听。

35、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36、师:如果以这首古诗为例,你能画些什么?

37、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38、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39、师:说一个句字的头,学生答一个诗的题目。

40、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4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3、生:黄鹂是黄色、柳是绿色、天是……雪是……

44、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45、⑶ 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46、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另一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47、体会“童趣”。领悟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童趣的。

48、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9、板书全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50、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5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5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53、小组合作,练习表演。教师巡视指导,主要是问他们原因。

54、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55、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56、师:以一首唐诗为例:课件:“高飞的白鹭”……作者是谁?

57、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苏轼、陆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

58、对!它象一副画卷一样那么美丽,其中描写景物,色彩有什么?

59、生:(表达诗人喜怒哀乐、喜爱古诗、表达诗人对唐诗的赞美)

60、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61、欣赏《读唐诗》,感受歌曲亲切的情感,了解歌曲中唱到的古诗。

62、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63、师:现在老师说一个词,看看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词背出一首古诗。

64、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65、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67、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68、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69、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演唱合唱《静夜思》,表现怀念故乡的情感。

70、出示《读唐诗》的歌曲(课件(2))播放完整歌曲,师生随音乐听唱一遍。

71、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

7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73、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歌曲的上面还有两句念白,谁能给大家念一下?

74、师:诗词写得多感人啊,体现诗人王维的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75、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如,可以这样预设:

76、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创作美。

77、国庆佳节即将来临,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写写你对他的思念吗?

78、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79、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题(书写)、西林、壁(墙壁)、横看(从下面看)、缘(因为);

80、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

81、橙黄橘绿。对,这才是秋天最美的时候,齐读3、4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82、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83、和声练习,虽然只是三度和声,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合唱能力、创作和感悟和声美的一种方式。

84、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85、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86、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87、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88、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89、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欢的、学过的歌曲与古诗结合起来,创编成自己作的古诗新唱呢?

90、⑸ 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

91、教唱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并嘱咐学生装饰音的唱法与作用,使歌曲更加委婉动听,为歌曲增添了色彩。

92、⑴ 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93、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94、自由朗读古诗,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小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课后注释、课文插图来理解这首诗歌。)

95、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获、见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争辩,这样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潮,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96、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97、静夜思》(李白),《夜雪》(白居易),《绝句》(杜甫),《咏鹅》(骆宾王),《枫桥夜泊》(张继),《夜雨寄北》(李商隐),《出塞》(王昌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98、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99、短短28个字,简简单单的“遥招手”这个词,诗人胡令能向我们描画了一个专心学钓鱼的可爱孩童的形象。孩子永远是人们心中的开心果,也是诗人非常乐意表现的一个主题。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另一个诗人的一首“童趣诗”(板书)。

100、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的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也同样被打动。有一位作曲家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为这首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歌曲。请听…….(课件出示歌谱,范唱)。

怀古诗课件(四)

1、九月九日 忆 山东兄弟

2、出示荷叶田田图解诗句1

3、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4、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点拨

5、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

6、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师轻声唱词。课件与2相同

8、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9、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1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11、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12、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1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4、木: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15、检查一、二行的学习情况:

16、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

17、a、范唱,在心里默唱歌词。

18、擎天盖 傲霜枝 君须记 正是

19、“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20、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

22、教具:风景画、录像、小黑板

23、生听《唱大戏》歌曲出教室。

24、自由读,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25、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26、学写生字:稚,侧。学生描红。

27、再次聆听,反复演唱,体验音乐。

28、出示: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

29、生使用不同的念白完整演唱歌曲。

30、生自读,读准,读通,努力理解。

31、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2、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

33、能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3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

35、走近王维,感知田园,领悟田园。

3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7、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38、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39、生复听:用拍手和捻指为歌曲伴奏。

40、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41、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4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43、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

44、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45、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

46、这么快乐、这么幸福的秋天该怎样读?

47、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48、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

49、大家想想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50、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

51、指名多人读诗。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齐读。

5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5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54、导语: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看图)

55、师:让学生借古人的情怀开一个古诗演唱会。

56、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

57、风琴、录音机、录音带、梅花的图片或实物。

58、师:我们首先来聆听一次,感受它的抑扬顿挫。

59、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60、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念白。

6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6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6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

64、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5、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66、师:歌曲的高潮之后,又恢复到什么的方?生:宁静。

67、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68、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

69、师:同学们看一看他们是否正确,老师请你们来当评委。

70、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无处寻____。

7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72、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73、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74、师指导、纠正:提示学生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75、能积极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表演,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熟悉的古诗。

76、师:那在这些诗词里面,我们回忆一下,哪个是你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歌曲?

77、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78、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

79、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80、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8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82、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8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8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85、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

86、学生交流诗意。指名说,评述对词语的理解是否到位,再指名说,基本到位后同桌互说。

87、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88、师:老师先带个头,我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晓》进行一下古诗新唱(一个小片段)。

89、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90、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 bo ”不要发成“ be ”的音等。

91、⑴ “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板书:思)

92、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

93、⑵ (点黑板)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94、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9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96、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让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要注意进行“用我口说我心”的训练。)

97、⑴ 点拨: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这是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好好学习的。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98、引导学生对“偷采”进行探讨,通过“不解藏踪迹”一句(对照插图)体会小孩的行为与“偷盗”是不同的,诗歌正是通过这句反应了小孩的天真纯朴。

99、学了这首诗,我们再来看王维的另一首诗──《杂诗》。要求:自学,说说诗意,再比较它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100、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怀古诗课件(五)

1、出示自学要求:(小黑板)

2、创作一首赞美家乡的诗。

3、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总结

4、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5、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诗

6、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7、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

8、2组给1组评,3组给4组评。

9、为什么)独、异 登高(干什么)

10、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11、节奏型:附点四分音符有多长

12、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13、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14、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

15、每组一块题板(各组讨论画线)

16、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17、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18、同学们有感情地吟诵《游子吟》。

19、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20、附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21、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

2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23、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

24、指导:4/4拍旋律56 71 2 4?| 4 32 21 | 1 — ||

25、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26、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7、小组讨论、汇报(用拍手的方式念出)。

28、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29、对未能解决的疑问让我们在诗中寻找答案。

30、生初听: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31、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2、离离______,一岁一____。野火______,春风______。

33、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

34、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

3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36、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7、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38、生1:选用了一首古诗,利用了《静夜思》旋律。

39、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40、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41、生: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古诗就叫做《梅花》。

42、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3、老师展示对与错(课件)“床前的月光、《咏鹅》”

44、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5、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46、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7、课后积累苏轼的其他诗句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

48、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49、随音乐《读唐诗》走进教室,(出示读唐诗——课件)

50、相同之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

51、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2、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具有现代感的豫剧《唱大戏》。

5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诗——《小儿垂钓》。

54、出示词语:蓬头稚子垂纶莓苔遥招手不应人。指名读,齐读。

55、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

56、评学生:你好学、善问、爱动脑子,相信你会越学越聪明的。)

57、歌曲中的曲谱演唱和二声部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58、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59、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60、导语: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的呢?请自由朗读诗歌:赠刘景文

61、师:你反应真快,大家肯定也学过这首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背一下。

6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63、这首歌曲是由八首古诗的佳句组成的,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歌曲。

64、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65、师示范,全体同学一起跟着老师有加上优美的动作,有感情的演唱唱歌曲。

66、欣赏歌曲时能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古诗,并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

67、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学以致用。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68、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69、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70、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装的理解完全一致,大体把握诗意即可。)

71、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72、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3、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74、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75、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

76、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77、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78、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

79、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80、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

81、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比较浅显地感悟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在讨论中明白这首诗蕴含的道理,受到启发。]

82、师:同学们,我们从小家长就教我们背古诗,长大后老师也教过我们好多古诗,下面就请你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古诗?

83、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84、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85、师:既然前倚音在我们这首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

86、师:带着这样的情绪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齐唱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合唱部分,带有尾声。

87、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课时)

88、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89、师:这是一首表达母子深情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唱呢?(深情地) 师:那就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这首歌。

90、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91、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92、如果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怎样用一段话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试写一段话,也可以试着写诗,不要怕,试试看。

93、“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94、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95、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

96、大家对这首诗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估计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作者在这座山中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古诗的意思。)

97、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98、⑵ 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99、这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我国远远流畅的古诗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诗。首先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它的曲调非常富有特点,你听了以后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

100、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